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学人学术
文章来源:新绿洲  发布日期: 2001年4月27日
呼唤东水西调改造北方沙漠
竹守章

  我国北方横亘着八大沙漠,分布在新疆、内蒙、甘肃、陕西、宁夏、河北、辽宁7省区境内,沙漠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并且,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沙漠面积还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沙漠吞噬农田,消毁庄稼,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北部彻底脱贫致富造成很大障碍。为此,治理沙漠是我们当代人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利于子孙后代的根本大计。 
  
  西安交通大学霍有光教授提出“东水西调,彻底改造北方沙漠”的设想方案(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策解中国水问题》一书),读过之后,觉的比较切实可行,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考察论证,争取尽快实施。 
  
  霍先生提出的“东水西调”是调渤海水,将渤海水由东向西调至北方各大沙漠。渤海呈“C”字型深深嵌入我国北方大陆,距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极近,而且渤海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故含盐浓度较低,甚至比沙漠中某些咸水湖的矿化度还要低。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赐给我国北方得天独厚的水利之源。 
  
  东水西调工程,主要采用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方法来输水。管道提扬就是分级将渤海水提扬到大约1200米左右的高程,然后把提扬上来的海水输入混凝土衬护的渠道,沿最佳线路自流至各大沙漠。这里,关键的工程是把海水提扬1200米左右的高程。提扬工程需要有强大电力,据估算,如果每年从渤海调水300亿立方米,需装机930余万千瓦,所需电力从哪里来?霍教授认为,可通过开发黄河上游的梯级水电工程来解决,即用黄河电力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这一点,我国科学技术是能够胜任的。 
  
  渠道自流,要连结八大沙漠共需修渠道1000多公里,这一工程在我国也是不难实现的。实际上我国已完成了多项远距离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的大型工程,这种科学技术可直接转化为远距离调水工程,“东水西调”工程只不过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逆向工程”,与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保持平行关系,既不需要开凿超高隧道,也不需要建筑超高大坝,所以我国完全具备了西调渤海水的科学技术能力。 
  
  海水通过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进入各大沙漠,然后在沙漠中选择适当地形建立“人造海”。我国北方沙漠基底均为中生代岩石组成,沙丘和流沙覆盖其上。不难想象,沙漠基底是由基岩构成的一个大岩盆,随着地形起伏,大岩盆中还有许多小岩盆,这是建立人造海很好的储水地质构造。 
  
  沙漠中建立若干“人造海”,人造海扩大了沙区的湿地面积,使流动沙丘逐渐变为固定沙丘,人们依托人造海可广植碱生、沙生植物,改良草场,选育抗重碱、耐海水吃嗜盐、泌盐的优良植物品种,改造沙漠,发展农业、牧畜业。同时海水大量蒸发,使云气资源增加,提高空气湿度,促成降水,既有利于植被,还可防止沙尘暴,减少空气沙尘污染。 
  
  沙漠中建立若干人造海,由于沙漠中光照足,温度高,风力强,有极高的蒸发能力,我们可利用海水建设海水天然蒸发———循环系统,发展盐化工业,同时可得到重要副产品———宝贵淡水,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用。同时利用人造海,我们还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运用高科技选育海洋动物、海洋植物的优良品种,将其移植于人造海中,并带动加工工业发展。 
  
  在沙漠中建立人造海有没有可行性?可以说,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就是最好的参照。 
  
  柴达木盆地有25万平方公里荒漠,盆地底部有20多个盐湖,湖泊周缘形成沼泽地和潮湿地,滋润了盐生灌木、芦苇、赖草等耐旱植物,养育了野骆驼、野驴、野牦牛、黄羊、青羊等10余种哺乳动物,提供了743万公顷草场,成为青海有名的纯牧区。可见,生命之水哪怕是湖泊咸水,也能为沙漠盆地带来无限生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东部有风沙堆积区、沙滩和沙丘群,在盆地半干旱沙地上,生长着柽柳、梭梭、沙拐枣、麻黄等植物群。青海湖有著名的青海裸鲤(俗称湟鱼),湖中岛屿每年栖息10余万只鸟类,是我国内陆少有的候鸟栖息地。可见,青海湖对于青海湖盆地的自然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盆地与周边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不难想象,在北方沙漠中建立人造海,就像众多的咸水湖泊对于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对于青海湖盆地一样,必将为彻底改造北方沙漠环境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国北方共有八大沙漠,建立沙漠人造海可由东向西逐步推进,边施工边受益。当沙漠出现绿洲,沙丘逐渐被固定,沙漠日益缩小,气候日益变的湿润,并逐渐与沙漠周边气候相类似,此时便可停止调水。所以,东水西调工程必然是一个大幅调水———逐渐减少调水———最终停止调水的过程。东水西调工程虽然有巨大投资,但毕竟投资有限,回报却是无比丰厚。改造我国北方八大沙漠,必定会变为活生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