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走遍神州
 发布日期: 2001年5月18日
丽江行
杜冷丁


一、初入丽江
    被汽车吐出,我们已经是过州穿县,一路浩浩荡荡地挺进了丽江。背着大背包,我们几十个人的队伍很快被淹没在背着各式背包的旅游团中。

  初入丽江我真有一种到了江南水乡的感觉,看着小桥、流水,以及沿河的房屋挂出的串串红灯笼,老想着或许还有穿着精美旗袍、抱着琵琶、表演着苏州评弹的水乡姑娘。可是,当满街容中尔甲的藏族民歌和彝族的著名乐曲此起彼伏穿粱饶栋,我竟一时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

    第二天,一声紧似一声的公鸡啼鸣声撕开了晨曦薄暮,或许是兴奋、或许是好奇,早早地我们便起了个难得的早床。匆匆地洗漱后,五朵金花(我们这一撮)便兴致勃勃地观赏丽江的早晨,大概是因为太早的原因吧,街上还没有昨晚摩肩接踵的人群,当然为这些人群准备的各个摊点也都是关门闭户。

    走在丽江的早晨,脚下踩着的是丽江著名的石头路,身边饶着的是还未完全退去的薄暮,我们呼吸着这没有污染过的空气,便真实地感觉到我们到了丽江。当我们搔首弄姿地照了几张相后,太阳终于红着脸挣了出来,当阳光无私地洒向大地,丽江人黑黑的和我们白白的脸上都露出了舒心地微笑。


二、感受丽江
    可以说没来丽江前,我曾醉心于她的古老和幽静、看着她在各种媒体展现的静如处子的优美画卷不能不引发很多都市人反朴归真的向往。

    当随着阳光的渐渐猛烈,古城又呈现了旅游旺季时特有的车水马龙,各色店铺次第排开,挂着的、摊着的、摆着的各种旅游纪念品仿佛预示着我们看到的不真实的丽江。这些纪念品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可能是大小不等的“木圆盘子”,一般的店铺里看到的大都是比较粗糙的速成品,(当然,也有真正的艺术品)所刻的作品主题大都是傣乡主题,什么“傣女夜浴”“傣族风情”等等,我想如果他们去西双版纳这些盘子可能还会卖个好价钱。再看每个铺子花色一致的服装、每个店主都信誓旦旦地说他们的布料是自己亲手所织,我真怀疑我是不是象个傻子,不然他们怎么会编这么没水平的话来骗我。

   夜幕降临时的丽江应该算是迷人的、各行各色的灯光和西餐厅、咖啡屋把个丽江古城装扮地极具异国情调。坐在一家沿河的西餐厅中,方格的桌布、白色的蜡烛、摇曳的烛光中呈现的古朴的木墙木桌加上满屋子的外国人我觉得这景象仿佛在电影、电视中看过,不可否认我真的喜欢这时的丽江。


三、发现丽江
    快离开丽江的时候我庆幸我没有错过去后街的机会,因为在这里我隐隐地感觉到了丽江的魅力。这里可能要提提我遇到的几个特别的人,我一一为他们封了称号。

    先说第一个吧,我管他叫“没落的艺术家”,(之所以叫他艺术家这是因为他扎着一个小辫儿)这是一个看上去有四、五十岁的人,见到他的时候他坐在他的铺子前卖胡豆和瓜子,进入店铺,才发现铺子里挂着很多风景优美的照片,凭感觉那是我们没办法看到的丽江,一打听这些照片全是他自己拍的,我没有问他是不是丽江本地人,但我能体会出他在拍这些照片时心里的宁静,和对丽江的热爱。

    第二个呢,该叫他“狂傲的艺术家”,首先吸引我的是他铺子前〈谢绝拍照〉的牌子,我心想我反正不会拍,看看总没有关系吧?拾阶而上,首先看到的是一位埋着头(也是扎着小辫)的年轻人神情专注地在刻着什么,小店应该说是很简陋,两间屋子还是上下错开,他们经营的也是木刻和和各种壁挂,我不懂艺术,不过我觉得他的东西和别人的是有些不同,通过他的作品我觉得这才应该是纳西文化:古朴、原始和我们不能直观理解的寓意。(一看标价,天那,我的眼睛一下变成了麻将的“二筒”。)正准备逃出小店,看到一行字“全是原作,因为我不是贼”。哇,好狂,所以我便叫他“狂傲的艺术家” 。

    第三个是个纳西族小伙子,我便叫他“本土的艺术家”,他的店铺相对于别家显得有些单一,他只经营木刻制品,所有的作品都是他自己设计的,他刻的丽江古城可以说是栩栩如生,那小桥、那流水、那石阶仿佛在默默地告诉我丽江昔日的美丽。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幅抽象的画,我用我少得可怜的知识看出了那幅图中有只蝙蝠,还有一个应该是象征神圣的东西。这个纳西族小伙子很高兴地给我解释:这幅作品的上面是东巴艺术中,人们在祭祀时祭司头上的图案,中间为天和地,寓意博大精深,天地下面的图案是借鉴汉族的“如意”而刻的一个如意,整个作品占了最大篇幅的便是半围着的蝙蝠图案。这也是借“富”这个音表达了人们向往幸福的、富裕的美好愿望。整幅作品是用上好的杜鹃木精雕细刻而成,是花了作者近一个月时间才刻制成功。我不禁伸出手去轻轻地抚摸,再一次惊叹它的美丽。

    第四个也是个开木刻店的,不同的是他是从武汉来的,我只好叫他“流浪的艺术家”了,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据他说,两年前他到丽江旅游时,深深地迷上了东巴文化,所以他决定留下来,老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东巴的文化、纳西族的历史,我想他可能忘了他不过也是过客,可是看到他那么热爱东巴文化,我只能感叹:越是民族的东西也越就是世界的。

    告别了“艺术家”们,我若有所失地想:丽江,我感受到了什么?反正正如一位丽江本地的人所说:你们没有看到最美的丽江,因为,真正的丽江不是这样的。


四、告别丽江
    曾在丽江的一家西餐厅里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香格里拉不适合旅游者》,作者提到,在大家都争论不休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时,迪庆已经烙上了旅游者的脚印,香格里拉这寓意祥和、安宁的美丽的地方是否会消失呢?丽江是否也是消失的香格里拉呢?我只能在纳西族作者的文章中远远地看看丽江了。

    就要离开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顶着江南情调的头巾,拎着江苏人刻的木版画,我就这样懵懂地离开了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