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 国家人文地理   发布日期: 2007年3月8日
陕西凤凰镇:曾流通大清1/10的库银
阿不




    凤凰镇自唐代便有街市,到明清时代成为联络柞水、西安、安康等地的重要水旱码头,贸易十分发达,素有柞水“小上海”之称。

    十月二十日,秋,陕西凤凰镇,天刚蒙蒙亮,柯尊恒老人便按时从被窝里起身,十分钟后,他走出自家宅门,慢慢地来到长街巷子里……

    一场秋雨把小镇刷洗得一尘不染,巷子里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挑着新鲜蔬菜的菜农、早起上学的学生……

    巷子深处,几点灯火,早餐店已经开始营业。

    “柯老早啊!”

    “大家早……”简单的问候中,热气腾腾的稀饭和洋芋粑粑已被端了上来。

    这是陕西凤凰古镇长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柯尊恒老人一天生活的开始。

    用完早餐,天已大亮,街道上行人也慢慢多了起来。柯老起身折回住所,打扫完自家院子,泡上茶,便开始整理“凤凰古镇申报文物保护”的材料,这是他这段时间每天必做的事情。



    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东南部45公里处,社川河、皂河、水碓沟河三水交汇于此,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这里便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便纷纷来到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已经遍布街巷,市井繁荣。逐渐,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在当时有柞水“小上海”之称。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力驮转至此,再经水路沿汉江运到汉口,而江南的丝绸、稻米也经水路运来,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

    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萎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渐渐隐没在秦岭深山之中。

    90年代初,凤凰镇政府在古凤凰镇的一侧规划了新的商业街道,随着新城的成立,世世代代生活在老街上的人开始逐渐搬迁,往日熙熙攘攘的老街慢慢变得有些冷清。此时,柯老意识到,如果再不进行保护,不久的将来,老街将不复存在。

    柯家钱庄是镇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古钱庄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也逐步浮出水面。

    柯老全名柯尊恒,是土生土长的凤凰人。一直以来,柯老潜心研究当地的县志、各种家谱、历史文献,找到了古镇历史和文化的脉络。尽管古镇老宅很多,但是柯老穷根溯源,任何风物都可以娓娓道出几千年的来龙去脉……

    每天上午,柯老都会抽时间把自家房子很认真地打扫一遍,这个清代遗留下来的院子是凤凰镇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取名“柯家古钱庄”。

    1997年秋,柯老在法院拍卖中重金购买了这座古钱庄,修葺补旧,拟复原貌。在柯老的潜心探寻之下,古钱庄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逐步浮出水面。

    据考证,柯家钱庄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前身为湖北籍富商张源所建造的“丰源钱庄”,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大清国库中有十分之一的银两都是从这里转运出去,之后钱庄多次转卖,做过天主教堂、镇安县东二区第五高级小学(后改称为凤凰镇中心国民小学);民国三十年4月22日,凤凰镇镇长兼校长党陶之在原古钱庄东侧扩建21间砖木结构教室,办成了“洋学堂”,是当年“凤凰镇第一高楼”。



    建国后1956年秋设“戴帽初中班”,它是凤凰镇中学的母体学校。1958年中学搬迁校址,校产卖给供销社用作招待所。这座古钱庄在经历了数次转手,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直至1997年秋,柯尊恒老人买下这座钱庄后,这座历经变迁的古建筑才得到了妥善保存。

    这样的钱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毕竟离现实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即使有,也是停留在老一辈人的叙述中。

    现在的柯家老钱庄,虽然多了一些现代文明的痕迹,但依然可以寻找到很多古老的烙印。古钱庄分前、中、后三堂,有两厢一园,平面成“井”字形,面积500平米。房舍用砖木结构,柱头石撑起屋厦,以柱梁为骨架,不用钉铆的卯榫嵌合,上设阁楼供休息和储物之用。 柯家钱庄是柯老的住所,但现在一些来凤凰古镇的游客更是把它当成一个必游的景点。每日来找柯老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直到晌午时分,才慢慢散去。

    S型风格为陕西商洛地区独具,凤凰镇“S”型主街轴线由西向东延伸,像条大鲤鱼。

    古镇居民有午休习惯,此时的小镇显得更加沉寂,沿着凤凰镇古老的街道缓缓前行,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被历史磨砺得闪闪发光的青石街道两边,是排列整齐的铺面,商家店铺鳞次分布。细心的人,会明显感受到凤凰镇建筑与关中古民居有所不同。从外观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墙青瓦,屋脊中央和两旁均装饰有莲花或梅花,两边是兽脊或龙头。在凤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都能看到历史留下的印记,而一些老宅墙上残存的“文革”时期的标语,也见证着凤凰古镇在那个年代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凤凰镇隐藏在深山之中,尽管如此,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老作坊和老手艺,造纸坊、铁匠铺、丝织店等比比皆是,依然有它稳定的客源,制作者秉承了父辈言传身教的原始手工工艺,精心制作各种手工制品,这便是他们全部的生活。

    漫步在凤镇老街上,如果没有人指点,可能走几十遍也察觉不到,老街是“S”型的。在周围山上眺望,就能看到这奇怪的景象。 从表面上看,这是依山傍水,应自然地形而修建的。但是请教柯老才知道,这并不是那么简单。S型风格为陕西商洛地区独具,凤凰镇“S”型主街轴线由西向东延伸,像条大鲤鱼。鱼侧卧在南北两扇状如莲花的山脚河畔、四水(天河渠、排污渠、防火渠、社川河)之间。这种“鲤鱼穿莲”的造街鸟瞰图案,是按《易经》中“生生为易”的思想设计的(一种生殖崇拜,鲤鱼象征男性生殖器,莲花象征女性生殖器)。

    另外,这种S型古街“一波三折”和“三条水渠”其中的内涵与玄机也是众说纷纭。道家说是“通气与聚气”的结合;兵家讲是“冷兵器战争中攻与防的辩证应用”;佛教解释S型和“两条直线”象征与人为善、永不争斗;消防人员认为,封火墙可以防火,街前院后有水渠灭火方便,三折街道能遮挡火势;水利师认为这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总结,多渠道排污防洪,不同走向的房屋可以堵水;南方人体会,水在街中、街在水中,上善若水,这是江南水乡的建筑风韵。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寻找更好的答案。

    这里之所以叫凤凰镇,是因为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年春节灯火辉煌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



    古镇的生活很是悠闲 ,柔和的阳光撒在屋脊上,显得格外温馨,小镇依然静静的,一只大猫拖着毛茸茸的尾巴无忧无虑地在屋顶散步,偶尔听到“叮当”的响声,顺着声音寻去,转弯处是铁匠铺,旺旺的炉火经铁匠用细铁棒挑拨之后,喷涌出星火无数……

    凤凰古镇的居民千百年来一直按着它自己的规律,不紧不慢生活着 ,偶尔有穿着时髦的城里人到访,但这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这些都只是匆匆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