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找孙中山写的普陀山游记
|
云彩细微
200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都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我喜欢旅游,对伟人们的游踪亦感兴趣。于是想到了不久前去普陀山寻找孙中山所写的普陀山游记的事。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被称为“海天佛国”,为观世音的道场,位列全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古今中外名人雅士前往参观者不记其数,留下的墨宝、佳作亦不胜枚举。有次我在报上读到一则消息,说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在舟山海域考察军港时,顺道去游普陀山,在佛顶山天灯台巧遇“海市蜃楼”景观,孙中山大为惊奇,于是就写下一篇游记《游普陀山志奇》,现在的普陀山上,还有此文的石刻。这次十一长假,与朋友相约去游普陀山,我心底里就一直惦记着要看一看孙中山写的《游普陀山志奇》。
坐了一夜船到达普陀山后,我不顾朋友们反对,争着要先上佛顶山。朋友们想,反正时间宽裕,不按顺序走也行,就依着我了,一起坐车来到后山索道,坐索道直达普陀山的制高点佛顶山。
清晨的佛顶山游人很少,满目青翠,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眺,可观赏辽阔的山海景色,但见海中岛屿或如覆杯,或如螺贝,参差环列。近瞰全岛,则峰峦绵延,水沙烁金,寺院精舍,错落有致。我急急找到天灯台处,只见天灯台原址已建起一座海空了望台,全由军人把守,“游人不得入内”。遗憾之余,我绕了望台转了一圈。但见一处墙根下,几支残烛剩香散落着,几个歪斜的墨字写道:天灯台旧址。
转过天灯台,我们进入慧济寺游览。我见右边厢房几位年轻和尚刚做完法事在闲聊,便凑上前去打听,是不是知道孙中山写的《游普陀山志奇》,众人俱答不闻此事。那一小和尚还说得有趣,我们只懂经文,不识游记;只望普陀山,不见孙中山。面对如此答语,我也只能哑然。但我仍心有不甘,便逐个厢房打听,后遇上一老和尚,才指点可去杨枝庵看看:那里有一座镌有孙中山文章的碑亭,前年秋天孙中山的孙女来普陀山,在参观慧济寺后,又去了杨枝庵的碑亭参观。得此消息,我又急着要去杨枝庵,朋友们相劝,反正杨枝庵在山下,我们何不顺着香云路一路游去,路上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于是我们出了慧济寺,踏上香云路。这是一条直达山下法雨寺的石级通道,全长约一公里。香云路曲折多致,沿路林木交柯,翠鸟鸣啼。路随峰徊,景随路转,秀峰险石,令人目不暇接。众人一路下来,在“海天佛国”崖、“云扶石”等处拍照留念,刹是热闹。眺望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巨岩,刀劈斧削一般。雄奇险峻,嶙峋突兀。近看它们一个个是独立的整体,远看它们又是一幅壮美的画卷,它们不像庐山那样郁郁葱葱,那太繁杂了;也不像华山那样徒有石壁,那太单调了,这层层沉积岩叠成整齐的山,无论是悬崖峭壁上,还是深谷幽壑里,都或多或少地点缀着片片树木,如帘如藤,簇簇野草,仿佛是水墨彩在上等的宣纸上浸润,渲染。有自然之情趣,而且无人工之痕迹。
直到香云路尽头,向右折入一条松林掩映的支路,直达清凉岗象王峰下的杨枝庵。这杨枝庵最有名的是那座杨枝观音碑,碑上镌刻有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画的观音像,此为普陀山三宝之一。进入庵门,左首便见一座碑亭,走近一看,果然是孙中山所写的《游普陀山志奇》全文,是上海书法家胡铁生抄录。我细细读来,孙先生的文章将当时遇见的“海市蜃楼”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真是一篇出色的游记啊。我在普陀山拍照不多,但此碑我却连拍了几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