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故乡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5日
渤海故国 名胜古迹看不完

    简介 

    根据文献记载,渤海故国是盛唐之时以漠河族为主建立的封建地方政权。史书上誉为“海东盛国”。公元六九八年,满族的祖先漠河族由首领大祚荣控制各部,在今吉林省敦化建立了“大震国”。公元七一三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去漠河号,专称渤海,与唐朝为臣属关系。公元七五五年,渤海国都迁至今渤海镇,建成首府“上京龙泉府”。公元九二六年,渤海国为契丹族灭亡,传国十五世,共存二百二十九年。 
    
    


    渤海国强盛时期的领域,西起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处,北至黑龙江,南至新罗(今朝鲜),东至日本海。其所辖领土,除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处,还包括苏联滨海地区至日本海岸波谢特湾、伯力地区之大部。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四十个县。五京为东京、西京、南京、中京、上京。契丹灭渤海改建东丹。为镇压渤海人民的反抗,使其忘却故土,契丹曾把宫禁和龙泉府以及寺庙等古都著名建筑付之一炬。 

    故国遗址现可见面礼城址、上京龙泉府遗址、古井址、禁苑址、待坊址、寺庙址、古墓和古桥址。主要遗物有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 

    上京龙泉府 

    上京龙泉府为渤海国首府,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距镜泊湖约四十五华里。它是渤海三世文王大饮茂大兴十八年,由吉林敦化敖东城迁都后建成的。因建在忽汗河畔,又近忽汗海,所以又称忽汗城。史书上称为"忽汗王城"。 

    上京龙泉府,系指帝王所在或帝王出生于引之意。上京的格局仿古长安而营建。皇城区规模宏雄伟。据古书记载:上京址型略长方,由内城、外城和紫禁城三大部分组成。外城最大,中括内城,内城北侧又设紫禁城。城外北垣长十一华里,南坦十华里,东西各长十四华里,周长为三十五华里。四面共十座城门,南北各三座,东西各两座,与长安城相同。 

    由内城正南门到外城正南门,在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称为雀大街,宽为八十八米。东西南北主要大街四条,各宽五十米。以朱雀大街分为东西两区。上京内城建在外城北部中间,周长九华里。紫禁城,在内城北部中间,周长五华里。城墙系用玄武岩筑成,今遗留残垣平均高达三米。宫城东侧禁苑址,在内城东垣以西,宫城东垣以乐,周长约三华里。禁苑内有池墉遗址,面积二万平方米,尚有假山、八角亭榭、殿台遗址等。 

    宫城正南门,亦称午门。往北二百米处可见排列五重殿址:金銮殿、二层殿、三层殿、东宫和后宫,均在一条轴线上。金銮殿以条石砌筑台基,台基高二米,上有原址排列的大型圆形基石四十个,可显示出当年红漆圆柱之高大。五殿两侧和后侧均有建筑物,有基石可证。二层殿是五殿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东西长八十八米,南北长二十八米。五殿址两侧有回廊与宫殿相通。东侧回廊基石至今仍在。近年来古城已向国内外旅游者开放,各地游人从中可以领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兴隆寺 

    外城发现有渤海古寺址十座,寺院的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如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的五得庙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无明时损坏,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目前,这里已经成立黑龙江省渤海博物馆。在五重殿内将分虽展出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次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石灯幢 

    俗称“石灯塔”,或“石佛图”。位于兴隆寺大雄宝殿前,是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石灯幢全高六米,呈灰褐色,用十二块经过雕凿的玄武岩叠砌而成。由高一米的四块巨石组成的基座上镌刻的荷花图案,象倒扣的花盘,托着一朵莲花,花茎为圆型石柱。美丽的石灯幢,雕刻精细,造型古朴浑厚,敦实壮观。它犹如出水的莲花,亭亭玉立。虽经千年风雨肃蚀,仍末减当年之丰姿。象这样的石灯幢,在我们仅西安有一尊与之类似。古老的石灯幢,不仅对研究佛教和渤海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 

    八宝琉璃井 

    紫禁城内第二殿东侧二十余米处,有一水井,俗称:“八宝琉璃井”。“八宝”即“八角”。据清代记载,在第二殿西侧亦有井一口,即所谓“左右石井二,白石盛砌,八宝琉璃井按原样重建。由六根朱漆圆柱撑起的八角亭台,古朴幽雅。其建筑方式以锁套扣成,工艺精细,未有一钉之疵。井口由青石台阶环绕四周,井下系用锥形白石,似砖砌法叠成,井壁至今未损。井水清澈甘凉,盛夏雨季井水四溢,行人相饮解暑,井水终年不冻。 

    大石龟 

    现保存于渤海兴隆寺前院门庭右侧,为唐代渤海国的遗物。它于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二日在宁安县渤海镇渤海小学院内一百二十百厘米深处出土。它地处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外城内中部偏东,在紫禁城午门址东南约三华里处。 

    这尊大石龟,造型别致,龟身龙头龙足,均为玄武岩质。龟身高五十八百米,长一百零一百米,龟座长一百三十六百米,座高三十二百米。石龟昂首裂眦,龙鬃披颈,四条龙足盘踞石座之上。有一花岗岩质碑榫依旧镶嵌在龟背中心。大石龟那雄浑质朴、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渤海民间石雕艺术家技艺的高超。大石龟的艺术造型,与中原发现的唐代同类石龟艺术造型相同,为今天研究渤海与中原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除了上述著名古迹外,渤海故国尚有“钓鱼台”、“御花园”、“附马府”、“点将台”,以及“古桥址”、“文字瓦”、“雕花砖”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