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走笔:绍兴的味道(一)
|
绿茶
城市走笔:绍兴的味道(一) 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使我有机会走访了文化名城绍兴。小时候读先生的作品就对绍兴产生了极度的向往,心里默默想着长大后要向先生一样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没想到若干年后,他老人家的生日倒圆了我这个梦。 一提绍兴的味道,人们不由自主的会说“霉干菜的味道”,的确,绍兴满大街都是这个味道。闻到这个味道,让我这个浙江老乡不免有回到家的感觉。小时候,我的家乡也是这个味道,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了。而我这里要说的味道却非这个味道。绍兴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人之乡等众多称谓,这些才是绍兴真正的味道。 1、水乡 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城外更是源远流长。随便走在一条街上,总有一条小河相伴,河道边的人家通过小桥和街相连。来到绍兴便喝到鉴湖水,它是绍兴和萧山之间主要水源,方圆有几百里之大,开辟于东汉年间。几千年过去了,据说现在只有十几里长了,而这水,就是绍兴老酒的摇篮。 鉴湖和文人雅客有着千丝万屡的因缘,唐代诗人贺知章驾舟鉴湖之上,写下一直被传诵的诗篇:“少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南宋诗人陆游与鉴湖的因缘更是密切,他的故居“快阁”就设于鉴湖之畔,那是放翁晚年饮酒赋诗的地方。近代文人对绍兴之水及鉴湖也多有着墨之笔,由于记忆有限,引文就不一一列出了。同行的邓友梅老先生说,他在解放前来过绍兴,当时就是从杭州坐“乌蓬船”,一路游玩过来,岸边随处可见的山,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了,倚在舱中,冲杯清茶喝喝,夜了,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喉鸡鸣。。。感受真正的水乡情调。 2、桥乡 水乡绍兴便自然有了“桥乡”的美称,纵横交错的河流需要大小各异的桥来连接两岸。清朝年间,绍兴城内有桥300余座,后来由于战乱一些桥被破坏,现在较著名的桥还有70多座,而整个绍兴水乡,桥多达3000余座。绍兴的桥不仅构造别致,千姿百态,而且桥名的由来,大都与这座古城的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和名人诗文相联系,饶有趣味,耐人寻思。来到绍兴的当晚,组委会安排我们夜游环城河,途径大大小小不下几十座桥,导游小姐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陶醉于夜色中的我根本无心去记这些花样百出的桥名,唯一记得有座桥叫“告成桥”,就在大禹庙前面。传说当年大禹治水,历12年而大公告成。为纪念先圣这一功绩,后人因此将此桥命名为“告成桥”。 在绍兴的几天走过无数的桥,虽然不能一一记住桥名,但印象中没有一座桥的结构是一样的。从我的驻地宾馆出来门口就是一座桥,通过小桥对面就是著名的“古越藏书楼”。一个是现代化的宾馆,一个是古朴的藏书楼,中间由一座桥相连,这也许只有绍兴才有的风景。 3、酒乡 绍兴老酒早就大名远扬,小时候在家里,爸爸出差绍兴回来总给家里带老酒,可当时我还小,没有口福享受。后来看了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更是对绍兴老酒垂 三尺。所以来到绍兴后就疾步匆匆的来到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时已接近黄昏,店堂里已经酒客满堂,找个靠门的位置座下,要了一碗老酒、一盘茴香豆、一盘花生、一盘豆腐干喝将起来。甚至想象自己活脱脱就是个孔乙己,唯一不同的是没人和你争辩“窃书”算不算偷的问题。 我座位的身后有几幅对联,并顺手抄了下来,相信来过咸亨酒店的人都有印象。其一:“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另一联为:“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还有一联很幽雅:“矮墙披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听说北京也有一个咸亨酒店,不知道是否也有这样的对联否?有机会也要去看看。 说到绍兴老酒,不由又让人想起鲁迅先生,他的杂文、小说里都有关于绍兴老酒的描写,其中我知道的就有《孔乙已》、《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文章中也都提到过,无奈我阅读太浅,记忆太谈,想不起别的了。 绍兴作为酒乡,它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吴越时期,就留下过“一壶解遗三军醉”的千古美谈。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不酒家。酒成了绍兴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漫步绍兴街巷、常可闻酒香四溢,而一些临街临河曲尺柜台的小酒店,更是宾客满座,一杯在手,浅酌豪饮,这些场景,也许也只有绍兴能看到。 (待续。。。) 绿茶 2001年10月09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