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理 >> 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寻梦徽州  发布日期: 2001年4月29日
村落――群山中的明珠
张和敬


  黄山五千年,静谧地安卧在九千八百多平方面公里的群山环抱之中。起伏的丘陵是它们的胸膛,纵横的河流是它们的血管。黄山的村落又恰似散落在大地上的颗颗明珠,闪烁着各自独具特色的夺目光彩。 

桃花源里人家 

    让我们先走进西递村吧。西递村位居黟县城东8公里,原名西川,又称西溪。按清代黟籍学者俞正燮解释:“西递在府西,旧为递铺所,因以得名。”又据明嘉靖版《新安名族志》记载:“其地罗峰高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有二水环绕,不之东而之西,故名西递。”整个村落平面呈船形,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是整个船身。村内有横路街、正街、后边溪街三条主街巷,90余条支巷纵横交错,60余口古井星罗横布。西递始建于北宋皇右年间,距今已有940余年历史。明景泰年间渐兴,至清乾隆年间有600余幢豪华的深宅大院,形成规模宏敞之村落,“三千烟灶、三千丁”,人口逾万。面积为现在的3倍,清末逐渐走向衰落。令人惊诧的是,虽经历史沧桑巨变,西递村至今仍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如此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的大规模的古民居群实为国内所罕见,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难怪黟县人自豪地说:“你想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生活吗,请到北京去!你想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吗,请到黟县来!” 

       西递是由血缘关系繁衍生息而发展起来的村落,为胡姓世居之地。据宗谱记载,胡氏的始祖本姓李,是唐昭宗李晔之子昌翼公。因为躲避朱温判乱,被奶娘护带到今江西婺源(古属徽州府治)考水,后随奶娘丈夫改姓胡。五代时,考中后唐明经科,奶娘才告以身世,于是他绝意仕途。到五世祖士良公赴金陵途中,路经此处,见到这里青石如金,和霭峰似笔,有虎步前蹲之势,犀牛望月之奇,觉得在这样的风水宝地安家,一定能大富大贵,世代其昌,遂举家由婺源迁此定居。后代子孙为不忘李姓根本,以明经胡别其氏,称曰:明经胡。故今日在黄山市境内有真胡假胡之说。至明万历年间,该村出了个胡文光,官至胶州刺史、荆王府长史,这里的胡氏宗族便兴旺起来。清道光年间,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贯三更将它推上了全盛的阶段。为了迎接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胡贯三便在村口建造了走马楼、迪吉堂。此外,在县里带头捐资修建碧阳书院、永济桥;在休宁县齐云山脚下重修了登封桥;还捐出巨资在亲家曹振镛的家乡歙县建筑了横跨练江的大石桥。这真是圆了祖先的梦想。我们曾在道教名山齐云山听到这样一件事:明末清初在齐云山西麓白云岩,佛教一度兴旺起来,但不是和尚却是尼姑,其中有不少是带发修行的,而且都是黟县西递村人。兵荒马乱之际,男人在外经商,耽心妻女遭歹徒强暴,于是不惜巨资,在白云岩寻一方净土,修庵建堂,让眷属们来此修心养性,并藉以躲避兵匪盗贼的侵扰,足见当年西递的“大款”之多之富。 

    胡姓一支迁居西递,与这儿是一块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不无关系。徽境多山,重峦阻隔,道路险峻,是一个开发较晚的地区,为古代山越部族。三国时,被孙权攻占,山越人才与进入该地区的外来移民逐渐融合。到晋代,北方大乱,迁入徽州的中原人士较多。至宋朝特别是南宋建都杭州,随着民族的又一次大迁徙、大融合,进一步带动了徽州的开发和发展。北方的连年征战,使偏居一隅、交通闭塞的古黟成为中原土族躲避战乱的一块理想胜地,素有“世外桃源”之称。 

    黟县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据《清史·地理志》载:“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唐玄宗时,取轩辕黄帝在黟山取石炼丹得道升天之传说,遂改黟山为黄山。东晋诗人陶渊明有篇著名的《桃花源记》。“何处是桃源”这一命题曾令多少人为之索解。有说它在湖南武陵桃源县,有说它在江西庐山脚下,有说它在浙江天台,有说它在福建龙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黄山电视台拍摄了一部《桃花源新考》,并在首届中国电视展播中被评为一等奖。其中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古黟人间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这一带的山水形胜、风情掌故无一不似陶公笔下所描述的景象。 

    黟县渔亭镇座落在在漳溪及渔亭河汇合处,是湘赣经徽州往江浙必经之地,古时渔亭至杭州有帆船航运,故有“七省能衢”之称,古立石碑今已不复存在。溯漳溪而上,两岸青山溢翠,溪水潺潺,河中奇石嶙峋,水随山转,山牵水行。前行峰回路转处,路边岩壁上刻有张光年手书“桃源洞”三字。惜50年代开筑公路时,将此洞炸开,令人遗憾。当年洞旁桃林依依,桃花灿灿的景象也已随岁月的流逝消失殆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游览黄山后曾慕名来黟县,留下了“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的诗篇。再前行不远右转行10里便是西递村。而往县城方向行数里,青山渐隐,前方豁然开朗,一块方圆数10平方公里的大盆地便映入眼帘,其间纤陌交错,房舍栉比,炊烟袅袅,莺啼鸟啭,更有那古藤老树,新篁修竹,桑麻稻菽,桃红柳绿,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徜徉西递,一些民居建筑的门额、楼额上至今还留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石刻、木刻。当年陶公避世隐逸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悠闲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脱离了仕途纷繁倾轧,远离尘嚣和世欲的理性思辩的诠释。岁月更替,如今西递风光依旧,民风古朴。但另一方面,淳朴典雅的西递村民不再满足于坐守祖辈留下的产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充分发掘利用先人的遗风余韵,以其悠久文明的古老历史,独具一格的民居特色,拱秀壮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向中外游客撩开神秘的面纱。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镕基、李瑞环、姚依林、宋平、谷牧、吴学谦等,以及大批专家、学者、艺术和国内外知名人士乃至一些外国元首都曾来到西递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