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三月三歌节

  壮族民间传统对唱山歌集会节日,严如唱歌的圩市,故又称“歌圩”。歌圩各地举行日期不一,大多数在春秋时节,而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参加者以未婚青年男女为主,也有其它人员以及邻近的各族群众,这一天,大家身穿节日盛装,带着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聚集在山坡上、草坪内、大树下、圩场上。对唱者三五成群为一方,四六成对是一帮,此问彼答,以歌代言,出口成章,对唱如流,内容生动、曲调动听,可谓声情并茂。有情歌、盘歌、农事歌、古歌、祝福歌等等。对歌往往持续半夜方休,也有的通宵达旦,有的甚至对唱数日,因而有“夜半歌声犹未歇,又言明晚早些来”之说。壮族歌节活动除了对唱山歌外,还有抢花炮、舞龙、舞狮、演壮戏、唱采茶、赛诗和板鞋竟走等,悄趣盎然。许多青年男女则公开进行社交,择偶定情,相互抛绣球和碰红蛋,情意无限。

  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也是壮族青年男女示爱的一种方式,绣球是心灵手巧的壮族姑娘用彩绸或花布精心绣成的彩球。球大如拳,内装豆、粟、棉花籽等,重约150克,球的上端系着一条便于投掷的彩带,球底部缝有十条长约川厘米的丝坠。抛绣球活动在比较固定的场地进行,场地上竖立一根高约10米的木竿或竹竿,竿的顶端钉有一个直径50厘米的铁圈圆孔。抛球者将绣球投向圆圈,以在同一时间内球穿过圆圈多者为胜。抛球时,男女分站两边,由女方先行抛球,接着双方一来一往,彩球凌空飞舞,情绪热烈紧张,表现出参加者特有的机智和敏捷,当抛绣球达到高潮时,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姑娘往往把示爱信物系在绣球上抛给自己的意中人,以示爱慕之情。此时,人们忘乎所以,到处是欢歌笑语,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抛绣球活动早在宋代已很盛行。宋代古籍《岭外代答》及《溪蛮丛笑》已有生动的描绘,现已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