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民族渊源

  黎族源出于古代百越的一支。在我国古籍上很早就有关于黎族的记载。西汉以前曾经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时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的少数民族。海南岛黎族先民即包括在这些泛称之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黎族有“亻孝 ”、“岐”、“尊”、“美孚”以及“筛”等自称,其中以“筛”较为普遍。

  黎族与壮、侗、布依、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远在秦、汉之前,百越中的一支从大陆两广地区陆续迁到海南岛。从语言系属来看,黎族与壮、布依、侗、傣等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显著的共同特征。

  公元111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和儋耳郡,很多汉人陆续迁到海南岛北部沿海地区,他们和当地黎族人民共同开发宝岛,发展了两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一世纪中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抚定珠崖,在那里建立城郭市井,封建统治渐趋稳固,海南岛与大陆联系更为密切。

  梁大同年间(540—541),儋耳地方黎族一千多“峒”归附南海方俚僚领袖冼夫人。冼夫人归附隋朝后,隋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檐耳等郡,下辖10县。由于冼夫人致力于世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不仅密切了中原与海南岛的关系,而且也促进了黎族社会的发展。唐朝与南海诸国的贸易日益频繁,位于交通要道的海南岛得到进一步发展。唐贞元五年(789年),唐在海南岛设琼、崖、檐、振、万安等5州22县。奠定了海南岛的州县建制的基础。加强了中央王朝对黎族地区的统治。

  宋元时期,占城稻种传入海南岛后,海南岛的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