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处女情结与排行榜
|
孤云
一场沸沸扬扬的争议,开始于一条没有任何权威性,甚至不知道作者和出处的帖子。这条在各大网站、论坛流传的帖子题为《北京高校毕业女生——非处女排行榜》。在这条帖子里,罗列了北京各大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的“处女率”。排行第一为北京某电影学院,处女率为0%;排行第二为某戏剧学院,处女率0.236%;排在中间的是一些理工类学校和民办学校;最后一名是某民族大学,处女率50.365%。 这条帖子在各个论坛的点击率都很高,也引来无数的质疑和反思。同时,帖子的讨论情况也引起了北京娱乐信报记者的注意。该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师生和网站人员。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网上公布这种信息太无聊。有的人说,这种排行榜完全是某些人编出来的,网站公布它无非是为了追求点击率。而有的受访者则从道德上谴责这类帖子,指出这个帖子的始作俑者是在“用封建的性观念看问题,他们可能对高校女性群体有否性行为特别感兴趣,而在网上发布这种信息完全是在传播低俗文化,是哗众取宠。” 随机检索几个网站,发现许多网友对该帖都有评价,有的甚至长篇大论进行分析和反驳。网友李红军在《挥之不去的“处女情结”》一文中分析:“通过这件事情昭示给人们的还有另外一种信息,即我们的社会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处女情结’在作祟。”作者写这种“处女率排行榜”虽说有些无聊,可它毕竟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这说明,一个人是不是处女,在有些人心里还是很在乎的。 该网友认为:“我们社会中的男人已成为一种矛盾体,一方面他们有时在放纵自己,寻求刺激,像什么‘一夜情’、‘婚外恋’等,颇得一些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又在乎女性的贞洁,这对女性们是很不公平的。我们的社会应该对女性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从社会层面上讲,女性是不是处女,那是她个人的隐私,别人无权干涉,隐私权在我国是受法律保护的。作为一个女性,她没有把个人隐私公之于众的义务,她们的人身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一个人是不是处女,关他人屁事。” 在搜狐网两性话题论坛,有个网友则转了一张《婚前性关系的后果》的帖子,企图说明为什么处女情结还在大行其道。帖子罗列了包括“婚前性关系容易使男女两人在结婚前分手”、“发生婚前性关系的女孩,婚姻生活比较不快乐”、“发生婚前性关系的女孩,离婚率较高”、“在婚前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孩,婚后容易对丈夫不忠实”等7点所谓的“结果”。这个帖子反过来说明,《非处女排行榜》的出笼并非某些人的一时兴起。 在天涯杂谈,网友笔公针对该“排行榜”发表《声援“高校女生排行榜”》一文。他认为:“不管这个排行榜的发布者是不是那么无聊,也不管这个帖子的首发网站是不是在追求点击率,有一点必须承认:他向人们警示了一种现实。高校甚至社会处女率的下降,很难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此一现象本身并不比揭示这一事实的那个人高尚多少。” 该网友从这个假定的“现实”出发,指出“处女率下降的最大受害者是未来的丈夫们。男人们不再相信可以找到忠贞不渝的婚姻,这将使社会的链条崩断,怎么可以说处女与否是女子个人的事呢?……处女率的下降会在无形中增加男人们对于女人的轻视,减少他们心目中对纯洁偶像的期望。这在相当程度上会拉大男女之间的不相信感和不平等感,甚至泯灭人们心头的爱心而助长他们各自的私心。这是关乎道德风化的大事,岂是一个‘无聊低俗’的评价就概括得了的?”他甚至从教学质量上进行分析,认为“这种‘享乐哲学’的背后也隐含着大学教学质量的下降。” 笔公的帖子引来论坛女生mylip洋洋数千言的反驳。在《由处女膜说开去》一文里,说了很多,其归根结底的意思是:“男人就喜欢拿女人说事。什么红颜祸水了,美女亡国了,妲己,褒姒能令国亡,太瞧得起女人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笑话,自己有天大的野心,却没胆子承担背叛的骂名,把罪名推给女人,还给自己博一个多情的名声。……我认为很多事情你要想指责别人,首先要先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就是所谓的身正不怕影子歪,所以请诸位先生再拿非处女开涮前,先确保自己是个处男或是自己是以处男之身娶的老婆,否则免开尊口。” 不管各方如何评论,均基于这样一个共识:首先,这条所谓的“非处女排行榜”是没有经过多少调查基础上的假信息;其次即使有人认为这里面有某些社会现实的成分,那也是一种自我假定的结论。既然如此,这条帖子的内涵便显得太过贫乏了。 《e时代周报》(16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