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香小慧,一个小孩的沉重谎言
|
小刀断雨
晚上,CCTV-12《中国法制报道》节目播出了丁香小慧的事-------这么多天来,这个事情已经让我付出了最多的关注和善意,我怜悯这个被殴打的孩子,我唾骂那个恶毒的后妈-----这是一个人的本性使然。但这个新闻的出现,让我所有的怜悯和唾骂瞬间转化成了一团沉闷的失落,半天都哑口无言,随之是长长的叹息。 根据CCTV记者的调查,小慧身上的伤痕并非后妈毒打所致。医生说,小慧是患了血友病,吐血和身上出现淤青是血友病的常见症状。虽然我对医生一向没有什么好感,但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科学的解释。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而当初正是丁香小慧对别人说是后妈打了她,这个只有6岁的孩子,在一个“阿姨”的指使下说出了这个谎言。 现在可以搞明白的是,正是这个“阿姨”炮制了这个事件,她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家庭贫困的丁香小慧得到治疗的机会。现在,这个目的几乎是实现了。但她绝对不是一个天使,这也绝对不是一个Kindly lie。 作为一个在Internet上混迹了多年的网民,同时作为一个做过新闻的边缘传播人,我清楚地知道现在的网络几乎进入了一个全民炒作的时期,从明星到平民,从团体到个人,你唱罢我登场的炒作让网络始终呈现出一种虚假繁荣的经常,同时也成为一个极其不被人所信任的媒体。所以虽然我依然每天在关注网络,对所有的事情都保持着一种高度的敏感,但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以免被人控制住了思维,还自恋自艾地唾沫横飞。 当初艾晴晴的“别针换别墅”最早被我指出是“一场弱智的炒作”,其实,现在的很多炒作都很弱智的,包括新近的“流氓导演”等等,但这些炒作最终得以实现其目的,一方面在于炒作方的处心积虑,另一方面在于有大群比弱智炒作更为弱智的网民。但很不幸的是,在这个“丁香小慧遭后妈毒打”的事儿上,我也弱智了一回。面对血淋淋的照片,让我放松了警惕,因为我实在没有理由把这样的事归于炒作中来。我错了,所以我被玩弄了。有句话叫“吓死的总是胆大的”,同理,被玩弄的,总是自认为很清醒的。 我承认,这是一个高明的“炒作”。这位高明的“阿姨”,以女人特有的敏感把保含着祖先智慧的《三十六计》之“苦肉计”,与时俱进地应用到了网络当中。在遍布中国的数亿台屏幕背后,还有那么多保留着善意的人们--------这种善意被她当成了最好的传播道具。 来自网络的善意夹杂着怒火终于燃烧到了现实中。这个过程也应该在这位阿姨的预想之中。恭喜她,再次梦想成真。来自传统媒体的报道,更是渲染了事情的暴力性,并且从标题到内文,充分体现了什么是新闻眼球元素:后妈,暴力,垂危,女童……我一年前写过一个文章,指出网络已经成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母体,很多记者怠于出去跑新闻,蹲在电脑前在论坛博客里拉着鼠标点上一通,希奇古怪的新闻就嫁接到了报纸屏幕上。网络本来就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可惜的是,我们的记者起到的不是明辨是非,而是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作用。在这些事件中,网络与传统媒体互为利用,但最终受害的却是信息的接受者-----谁也不想生活在一个每时每刻都要进行信息质疑的环境中。 “别墅换别针”的最后,幕后主使立二自暴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网络炒作来说,这是灾难,它加剧了人们对于网络的不信任;而“丁香小慧遭后妈毒打”真相的揭开,则更让人们对于炒作深痛恶觉。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人们善心的欺骗。但无论如何,丁香小慧,这个孩子都是无辜的,包括她的病情,以及她的谎言,更无辜的还有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把本来的一份怜悯和善意转换成漠然。把善意给予应该给的人-----即便是你不知道那些人是应该给予的,否则就放在心里。无原则的善意最终会导致爱心像重庆的洪水一样泛滥,谁也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尴尬的结局。 既然这件是惊动了整个社会,那么同样惊动的,还有江西上饶市以及鄱阳县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但让人不解的是,在这些职能部门中,开始行动的只有鄱阳公安局,他们的证明了丁香小慧是个血友病患者、并未遭遇家庭暴力的事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鄱阳的民政部呢?十字会呢?政府办呢?他们也像小慧的家庭一样,等待着社会的爱心救助吗? 在CCTV的镜头里,小慧的 “后妈”陈彩诗,跪地痛哭,乞求媒体洗冤,而且“在受舆论压力,她多次想自杀”。在这一组镜头里,唯一可以相信的是,孩子不完全是她打的。其他的,都可以当成一场表演来看。 最近买了一本朱德庸的《绝对小孩》,在上下班的路上,翻上几十页,往往会为那些孩子们的举动而忍俊不禁。那些个小孩也说谎,但那些小孩带给我们的是快乐。一样的小孩,为什么丁香小慧的谎言带给我们的却是沉重? 小刀断雨 2007-07-25 北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