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寄宿制和公民服役制克服独子症
|
郑也夫
时下我们社会中的一大问题是,消费跟不上生产,因而一方面公民手中拥有巨额的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大批劳动力失业下岗。
杨丽娟悲剧的主要责任者是谁?她父亲。她父亲因为不能承受自己酿成的苦果而无力走完自己的人生,我们还要不依不饶,不是太残酷吗?议大事不可拘泥情面,古人不是说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嘛,我们才不过是论道。杨父的溺爱、娇惯、百依百顺,导致了杨丽娟极端自我性格的形成。今日中国如此对待子女的父母成千上万,导致严重后果的决非少数,杨丽娟不过是一个极端的特例。这样的例子在上个时代可曾见过?这样的例子在域外可曾听说?这样的事情最可能发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分明在自己周围见到过和杨丽娟颇为神似的少年。当代中国和过去、和外界的何种不同,导致了此种情形的发生?——独子政策。
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当我们从一项政策中获利的时候,往往也付出了某种代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人世间没有。如是,当我们坚持一项政策的时候,最糟糕的方式是政策出台伊始就将它说得尽善尽美,最明智的方式是正视它的缺陷,不是压制而是鼓励人们议论它的不足,在推行这一政策的同时,寻找配套手段,以期减少缺憾。人是环境的产物。单靠宣传克服溺爱,几近无效。改善独子性格的缺陷,重要的是切实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
我曾经提出过两种手段。其一,中小学普遍推行寄宿制,中学期间、小学期间各一年。一段时间离开父母的庇护,置身同龄人的环境中,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对克服独子性格上的缺陷,好处极大。这应成为多数学校的制度,就是说只要进入这所学校,家长就必须接受,没有选择。六个年级中只有一个年级的学生寄宿,即学校为其六分之一的学生解决住宿,应当可以胜任。即使缺乏条件也要创造,因为百年树人,唯此为大。中学哪一年寄宿呢?我觉得,初中一年级最好。一个12岁的孩子,独自来到陌生的环境中,会非常投入,同学间的交往将格外密切。这对孩子们磨砺性格,结交伙伴,体验合作,效果最佳。小学哪一年寄宿最好呢?如果从减轻教师负担和家长顾虑来看,五年级最合适。如果从性格的塑造来说,再小一些,可能更好,但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会更大。这些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和调整。寄宿制要有严格的规章,学生非周末不准回家,非有病不准请假,家长平时不准探视。两辈间的互动极为微妙。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并不领情,他觉得都是应该的。让孩子有一年寄宿的生活,能加深对父母的感情。老话“身在福中不知福”,间断地分开才有对比,有距离才有想念。否则父母当牛做马,孩子毫无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对一个社会善莫大焉。而一个人的感恩之情,是萌发于对父母之感情的。溺爱扼杀了感恩。
第二个手段是扩大服役制度及其范围。首先是服兵役。要让更多的人服兵役,就要缩短服役期。中国服役期比国外长。短些就能给更多的青年提供服兵役的机会。服兵役对克服独子的娇生惯养有特殊的功效。它是适应艰苦生活,磨练意志品质的绝佳场合。兵营还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阶层的青年们的大熔炉,有助于社会各阶层子弟们的交往。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资源。一个城市的富家子弟,大学毕业后留在都市中,他的人际关系将非常单一,他没有来自社会底层的朋友,没有农村背景初中以下学历的朋友。服兵役扩大了他的朋友圈,他从战友的身上认识了民间疾苦。农村青年退役后来到城市,不再是举目无亲,很多城市中有他的战友,他们会欣然伸出援助之手。这就增加了所谓“社会资本”。扩大服兵役的人数,不仅有利于下一代人的性格发育,而且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融合。但是裁军是冷战后的趋势,它使我们享受到和平红利,缩减而非扩大的军队无法容纳每个适龄男子。扩展服役制度——不囿于兵役,对人格塑造与国家建设均好处莫大。
时下我们社会中的一大问题是,消费跟不上生产,因而一方面公民手中拥有巨额的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大批劳动力失业下岗。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两个途径。其一,靠政策缩小贫富差别,提升更多人的消费能力。但这不是本文的主题。途径之二,扩大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诸如公路铁路的修建,河道的疏通,义务教育软硬件(特别是农村师资)的改善,等等。这既需要国家注入资金,又需要人才与人力的投入。以此配套,可以开辟“劳役”和“农村支教”。兵役、劳役、农村支教,三位一体,构成了我们设想的“公民服役制”。服役是每个适龄男性公民对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期限一年或一年半。陈述自己的愿望和条件,接受国家的调配,投身到三者中的某一“役种”中。劳役与农村支教,在待遇上与兵役等同,不享受薪水或工资,拿少许津贴,因为这是为国家尽义务。一些人是到农村支教,更多的人是加入一个集体,或为兵营,或为国家工程队,类似于过去的工程兵、铁道兵。
这样,我们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了“二加一”的历程。所有的男孩子都要经历两段寄宿加上一段服役。所有的女孩子都经历两段寄宿,其中一部分还会经历一段服役。凭借着上述三段式,我们迫使孩子们适时地、间断地离开家庭和父母,摸索自立,融入集体,置身到艰苦的环境里,服役于国家的保卫和建设中,历经融合与锻炼,补足少时的短缺,克服性格的孱弱,成为可以扛起家国大任的一代。
|
|
|
|
|